文学驿站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周易哲学解读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九(第4页)

这一称法,同引用《诗》、《书》的称法一样。

这无疑是把《易》(即《周易》)与《诗》、《书》看成一样的性质书籍了。

这不同于《左传》里反眏春秋时期所引用《周易》一书的文章直接说理时,不称“《易》曰”

,而是一个特殊的称法,如“《周易》有之,在《坤》之"临"曰”

,这与当时史巫筮卜的称法基础一样。

而到战国时期的引用及论述上已把《周易》恢复到本来的义理性质上了。

在战国时期对《周易》的论述上也多于春秋,除庄子把《易》列为六种重要经典之说,以及荀子的“善易不占”

说法外,战国时期主要的论《易》(即《周易》)文章出现“易学”

的专论里,就是后来说的“十翼”

(或叫(易传))里的一些文章,即属于战国时期的一些“易学”

文章了。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荀子的“善《易》者不占”

呢?

在战国时期里有名有姓可考的荀子这句话是直接论述《周易》,因为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些《易传》可以说是无名氏之作。

荀子的“善易不占”

是出自《荀子·大略》:“善诗者不说,善易者不占,善礼者不相。”

这句话的白话文应是“善于研治《诗》的人不作解说,善于研治《易》的人不占卜。

善于研治《礼》的人不辅助行礼。

他们的用心是相同的。”

荀子认为的《周易》,若完善或完整的领会其精神实质,就不会去占卜了。

显然荀子眼里的《周易》并不是讲筮卜的筮卜书,是义理之书。

只有那些没能够领会其实质内涵的人才把《周易》当成筮卜之书看待,这是再明确不过的说法了。

虽然《大略》篇被研究者认为是荀子弟子所记,但不失为荀子的思想。

荀子是战国后期王学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一书在对自然观上的认识是理性的,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无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贰,则不能祸。”

这是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天人相分”

的理念。

但《荀子》一书不为后封建社会里承认为儒家经典列为“经”

书,而是排除在外。

后封建社会里的统治者的专政下需要的是愚民意识,自然像《荀子》之学能够开民智的东西是不能被专制家天下所承认的。

后封建社会里的统治实质是挂着孔孟儒家之牌子,而骨子看重的是所谓“法家”

的帝王术。

荀子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对天命迷信批判,但也不否认荀子开创了帝王统治术(王权独断思想)理论先河。

总之荀子的学说是进步的,荀子在“祛魅”

的过程中有重要的贡献,但继之王权上升的思想界里,没有进一步对王权专制理论进行批判与设计,先秦诸子百家虽然对神学巫术进行了排击,却没有进一步对政治进行多元的架构与启蒙,才不可逆转的走向王权专制里二千多年历史隧道。

而先秦时期在对《周易》一书的再认识过程,一面对巫术神学迷信进行排击,不能不承认,先秦时期如孔子,孙武,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进行过一场“祛魅”

过程,但他们一面排击巫术筮卜,可另一面所向往的是王权专制,待到真的大一统家天下之治实现后,也标置着“祛魅”

过终的终结,而神秘主义与专制思想学说铺天盖地而来,这也许使先秦那些文化精英无法想象,也始料不及迎来的是一个黑暗皇帝时代,并且又是如此的漫长。

战国荀子的“善《易》者不占”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七零,国医小甜妻

重生七零,国医小甜妻

一夜回到七四年,尽管爷爷呼吸困难,尽管小家四壁徒然,尽管敌人虎视眈眈,尽管家人四下分散,可苏慕青依旧志气满满。记忆在脑,手艺于胸,她就不信没办法改变全家的命运。却不妨,隔壁帅大叔早死的命运也跟着动了!看着怒气冲冲要她负责的某大叔,苏慕青眨眨眼睛,一脸无辜的摇头,讲真,是命运先动的手,你敢信?...

燕过一帘秋

燕过一帘秋

他是暗夜帝国的黑帝,亦是呼风唤雨的总裁。她是落魄的富家千金。当他遇到她,他们的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和她在一起,本以为是替代品,可谁能告诉他,为何看到她悲伤离去,自己却悲伤逆流成河。她遇到他,...

旷世武医黄小招

旷世武医黄小招

一个在山上学医学武的富二代,在得知父亲病重后,决定下山,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于是,一场都市狂澜开始卷起...

王妃路子野要宠

王妃路子野要宠

青衣当惯了霸主,六界诨号恶婆娘。不料到人间寻个亲,成了那脓包公主不说,还摊上一阴险至极的未婚夫。萧绝小兔子莫气,气出病了可无人替。青衣老鳖莫嚣张,迟早把你做成王八汤。等等,这个人间老白脸居然是她暗恋了上万年的北阴大帝?...

重生之张三丰后人

重生之张三丰后人

一个得知自己是张三丰后人的都市失意青年在张三丰的帮助下回到过去的故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